2025年5月17日至19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肇庆学院举行,信息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自然科学类论文创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自2024年11月“挑战杯”校赛启动以来,信息学院高度重视赛事组织工作,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理念,组建教师团队对参赛项目进行全程指导、重点打磨,并提供经费支持。省赛出征前夕,学院党委书记邱启彬、党委副书记廖凌杰、团委书记刘寒潋与参赛团队举办见面会,从答辩展示到心理调适给予全方位指导,勉励学子以“敢闯敢拼”的姿态展现学院专业风采。竞赛期间,党委副书记廖凌杰代表学院前往肇庆学院闭幕式现场,为团队提
供后勤保障与精神支持,指导老师胡苏副院长、陈丽欣老师、朱冰山老师随队指导。
两支决赛获奖团队负责人接受了采访,分享了他们的备赛故事与感悟,并为未来的参赛者提供了宝贵建议。负责人陈子艺说道:“科创之路始于对社会痛点的敏锐洞察。从神经损伤患者监测需求出发,我们团队经历了从0到1的突破——第一次成功采集皮肤电信号的欣喜、算法调试失败的焦虑,最终在数据验证与迭代中实现技术跃升。”谈及参赛建议,她直言:“别等待‘完美时机’,行动才是最好的准备。写策划书、搭建简易实验模型、报名竞赛,先跨出1%的行动,远胜于100%的空想。那些停留在‘想’的阶段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团队负责人曾君裕同学说道:“项目历经选题迷茫、方案推翻、技术攻坚的磨砺,最终在团队协作中破茧成蝶。那些熬夜调试代码的疲惫与突破瓶颈的狂喜,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和坚持的意义。”他寄语学弟学妹:“敢想更要敢为!选择热爱的领域深耕,善用学院资源将创意落地。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与老师、团队成员共创价值的旅程。”
此次佳绩的取得,是学院师生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的集中体现,学院将继续以高水平学科竞赛为牵引,厚植创新沃土,助力学子在科技报国的征程中勇攀高峰!特此祝贺全体获奖团队,期待信息学子赓续奋进,再创辉煌!
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张凯、团委书记朱戈、团委副书记余卉、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廖凌杰、辅导员庄瑞东与学生团队合影
信息学院党委书记邱启彬、党委副书记廖凌杰、团委书记刘寒潋与省决赛团队开展见面会
合影留念
广东财经大学团委副书记余卉与陈子艺团队合影留念
曾君裕团队合影留念
获奖团队信息
秒定责——基于视频解析和RAG的交通事故定责智能体研究 | |
团队成员 | 曾君裕(23级人工智能1班),梁芳怡(23级软件工程1班),钟昕(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区)1班),林熙茗(23级软件工程1班),陈沛熙(24级人工智能1班) |
指导老师 | 胡苏,周雅兰、朱冰山 |
获奖等级 | 自然科学类论文,省赛一等奖 |
项目介绍 | 秒定责团队由五位信息学院的学生共同组成,运用所学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致力于为交通事故领域带来创新,期望能够为轻微交通事故的处理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
项目名称 | 基于GSR的无创神经损伤生理信号监测系统 |
团队成员 | 陈子艺(22级软件工程2班),肖榕荣(22级软件工程2班),岳佳颖(会计学院/智能财会管理学院23级智财1班),杨语晴(国际商学院23级金融学2班),陈进盛(23级计科1班),李莹(艺术与设计学院24级产设2班) |
指导老师 | 周雅兰,陈丽欣,刘寒潋 |
获奖等级 | 科技发明制作,省赛二等奖 |
项目介绍 | 本项目聚焦神经损伤患者监测难题,突破传统侵入式检测局限,通过皮肤电反应(GSR)技术实现无创、实时动态监测,可精准捕捉压力、温度异常等生理信号并预警,填补神经损伤医疗监护空白,适用于脊髓损伤、先天性无痛症等群体,为临床诊断和家庭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项目名称 | 基于DeepSeek与Milvus向量数据库共筑高校智能化教学新生态 |
团队成员 | 余伟(23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张树锋(23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黄凤露(24级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 |
指导老师 | 胡苏 |
获奖等级 | 科技发明制作,省赛三等奖 |
项目介绍 | 智能教学团队由三位信息学院的学生共同组成,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实习积累的经验和能力致力于为智能教学领域带来创新,期望能够为高校智能化教学生态带来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