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出版与推广,王丽敏院长带队赴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总部,召开人工智能通识课课程建设推进会。
会议议程一 北京市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经验分享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李思副教授(北京市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团队核心成员),详细分享了北京市各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内容设计、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资源开发等宝贵经验;介绍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中取得的相关成果,包括《人工智能专业教材丛书》教材出版、视频资源制作、论坛、竞赛与训练营举办等。
会议议程二 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建设问题探讨
李思副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我院教师围绕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建设关键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主要议题包括:
教材特色打造:探讨如何结合新文科培养需求,打造具有新文科特色教材内容。
课程实验设计:讨论实验设置方案,强调实验实践性、创新性和动态迭代性。
课程兴趣导入:将学生分层分类,根据其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视频、实际应用、竞赛、快闪、展示等方式,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课程思政融入: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材,通过通识课进行焦虑情绪疏导,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实验平台支撑:讨论实验平台、AI实训箱等支撑资源建设与优化,保障教学设施支撑。
课程团队师资建设:分析当前师资队伍现状,探讨如何通过培训、交流、高频次集体备课等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虚拟教研室组建:研究虚拟教研室建设模式,招募老师,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设置团队进出机制。
课程反馈优化闭环:建立教材使用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教师和学生意见,逐年迭代,持续优化课程建设。
教材数字资源建设:探讨教材配套数字资源,如教案、课件、实验资源、案例库、线上社区等建设方案。
教材推广路径:探讨高校合作推广模式,争取将教材纳入财经类高校课程体系,提供教材培训和教学支持。
讨论过程中,李思副教授结合北邮实践经验,为我院教材建设提供有益参考;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娟编辑和缪可可副主任从出版角度提出专业建议,确保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我院教师从教学一线角度出发,提出教材编写重点关注问题。
会议议程三 会议总结
通过分享北邮先进经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明确教材建设方向和重点。会议达成以下共识:
教材特色定位:结合财经领域需求,突出教材财经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教材。
多方合作推进:加强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确保教材高质量出版及合力推广。
持续优化改进:建立教材反馈机制,根据教学实践反馈意见,持续优化教材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源自2025年5月23日信息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