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举行人工智能通识课讨论会

2024116日上午,信息学院胡建军副院长牵头召开了人工智能公共通识课讨论会。会议讨论了关于信息学院为全校设立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相关事宜。

会议内容:

胡建军副院长强调了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这是学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明确了通过这门课建设一门可推广到其他学校的优质课,并计划申报线上课程和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目标。他要求大家认真对待,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随后,操慧子老师分享了在线学习资源平台的搜索情况。她列举了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等多个平台的人工智能课程资源,并简要介绍了这些课程的特点和优势。胡院长要求大家进一步筛选这些资源,找出适合通识教育的课程,并特别强调了课程内容应生动有趣,避免枯燥和难以理解的部分。他建议大家可以结合学院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程。操慧子老师还分享了建设这门课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各位老师展开了讨论。

陈丽欣副主任汇报了教材搜索的情况。她列举了十几本人工智能相关教材,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她认为《走进人工智能》这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初学者;《人工智能教程第二版》则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算法,但技术细节较多,需要适当删减;《AI落地:让人工智能为你所用》则更注重实际应用,适合作为通识课的教材。但为了确保教材的适用性,她建议进一步查看目录,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胡院长对此表示赞同,并强调教材应适合通识教育,避免过多的技术细节和数学公式推导,注重实际应用和学生的兴趣培养。

杜柯静老师汇报了财经类高校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她提到,一些财经类高校已经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但实践课的比例相对较低。胡院长指出,实践课是通识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应用。他建议将实践课的比例提高到一半左右,并强调要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在随后的讨论中,胡院长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如何确保课程内容符合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资源的调配、在线学习资源的筛选、教材的选择、理论和实践内容的比例分配、实验室资源和设备的满足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等。与会人员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最后,胡院长总结了会议的主要内容和达成的共识。他要求大家根据会议讨论的结果进一步完善 PPT, 为周四下午的汇报做好充分准备。他强调,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确保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建设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他也鼓励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源自2024116信息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