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举行人工智能教材撰写专家指导会

4 22 日上午 9:00,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撰写专家指导会(推进会之三十三)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特邀暨南大学古天龙教授(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就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编写规范及教学实践创新等关键议题进行专题指导,为教材撰写工作带来专业且前沿的见解。

会上,胡建军副院长详细介绍了信息学院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建设目标、教材撰写的当前进展与初稿内容以及后续推进计划等情况,让古天龙教授对学院教材编写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

王丽敏院长对古天龙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其为学院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提供宝贵意见和前沿视角。同时,她还介绍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建设背景、目标定位、特色优势以及学院建设小组的人员配置等信息。

古天龙教授在听取相关介绍后,提出了诸多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他强调,一是要明确教材建设的定位和目标;二是要考虑目前教材覆盖的学科门类,以及未来如何进行推广示范;三是实践篇的案例选择要体现经贸特色;四是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内容需要提及;五是在内容布局上,第二章 “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的标题值得商榷,要厘清 “人工智能融合生态” 与 “人工智能行业应用” 的区别,将金融、政务等元素融入教师的思考中;六是要将deepseek 应用与专业相结合;七是要思考如何在有限课时内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八是争取将教材纳入国家相关教材规划系列;九是要尽快推进教材编写工作,抢抓先机;十是采用迭代思路,先完成 1.0 版本;十一是教材框架较好,如 “新文科 AI 素养” 部分,但其内容可进一步深入;十二是过于实践的内容可以不放入主教材,考虑采用实验指导书的方式另行撰写。

随后,贺杰辉、黄元南、宋泽明、胡慧蓉、李汇熙、操慧子、杨文翰、黄沛、杨仁宇、陈君航、成天乐、李润宜、王丽雪、黄锐露等统筹负责人和骨干成员分别进行了工作汇报。古天龙教授针对大家汇报的内容一一进行解答,并着重强调教材编写要主线清晰,打通前面的关键技术与案例,提高内容的 “深度” 和 “融合度”。

此次专家指导会为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撰写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和专业支持,有助于提升教材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材编写工作更高效、有序地开展。



(源自2025422信息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