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2025级研究生新生的反诈安全意识,学院于2025年8月17日晚通过腾讯会议召开2025级研究生前置培养安全教育会。23级研究生申慧、全体2025级计算机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技术经济及管理新生参会,辅导员谭应越老师主讲“反诈知识普及与防范策略”。
谭应越老师结合暑期及开学季高发案例,系统梳理七类典型诈骗手段,呼吁新生提高警惕。七类诈骗手段包括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的网络刷单诈骗、通过虚假平台实施的网络贷款诈骗、盗用社交账号的冒充熟人诈骗、以商品问题为由诱导操作的冒充客服诈骗、伪造“涉嫌犯罪”通知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利用虚假交易平台行骗的网络游戏诈骗,以及冒充航空公司客服的机票退改签诈骗。
谭应越老师强调需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构建全方位防范机制。一是提高警惕,拒绝诱惑,不轻信“高额回报”“低价促销”“快速获利”等宣传,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二是要从官方渠道核实信息,涉及转账、个人信息提交或官方通知时,务必通过官网、官方客服电话等渠道二次确认。三是规范操作,严守底线,禁止点击陌生链接、下载非官方APP;严禁与陌生人共享屏幕或透露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四是沟通确认,双重保障:涉及资金操作或个人信息时,优先与辅导员、导师或亲友沟通,避免单独决策。
为增强警示效果,会议特别提及2025年1月及4月学校多起机票退改签诈骗案例,受害者因轻信“客服”并共享屏幕导致资金损失;此外,社交平台(如小红书)上的“求助帖”也可能成为骗子利用同情心诱导转账的渠道,需提高警惕。
本次会议系统梳理暑期及开学季高发诈骗场景,针对常见的诈骗类型和防范策略进行详细介绍,并强调提高警惕意识的重要性,有效提升新生的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为新生报到及校园安全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文:申慧
图:申慧
编辑:申慧
初审:谭应越
复审:胡苏
终审:廖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