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微专业2025年度招生方案
一、本微专业简介
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数据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重要途径。本微专业聚焦“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实践应用”的三维能力培养,旨在培养掌握信息智能采集、处理、分析及可视化全流程技术,能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分析金融、会计、审计等各类专业数据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本微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在于解决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培养行业急需的具备数据思维与使用智能工具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并赋能学校其它专业的人才培养。
三、本微专业开设基础
一是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管理及应用、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学硕士点为支撑,已具备完整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课程群,微专业所含课程内容都已开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拥有该学科专业的实验室,可以满足实验教学要求。
二是团队成员均具有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方向研究背景,拥有多年教授相关课程的经验,有出自华为的大数据科学家,来自金融领域的资深工程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有朝气蓬勃的新教师,拥有较新的知识体系,且都从事与微专业相关的研究。团队成员师资结构合理,专业方向对口,可以满足该微专业的教学工作。
四、本微专业师资团队
由老-中-青年龄段、正高-副高-中级职称在内的跨学科博士以及华为大数据科学家、金融领域资深工程师共7人组成的微专业教研团队为本微专业的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本微专业课程设置
共开设6门课程,具体包括Python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基础与实践、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数据可视化技术。每门课程的简介见附件1,具体学分、学时数等详见,表1。
表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微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线上学时数 | 线下学时数 | 修读 学期 | 考核 方式 |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
Python程序设计 | 3 | 48 | 24 | 24 | 24 | 24 | 秋 | 考查 |
人工智能基础与实践 | 3 | 48 | 24 | 24 | 24 | 24 | 秋 | 考查 |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 3 | 48 | 24 | 24 | 24 | 24 | 秋 | 考查 |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3 | 48 | 24 | 24 | 24 | 24 | 秋 | 考查 |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 | 3 | 48 | 24 | 24 | 24 | 24 | 秋 | 考查 |
数据可视化技术 | 3 | 48 | 24 | 24 | 24 | 24 | 秋 | 考查 |
六、本微专业遴选对象与人数
(一)招生年级:我校广州校区和佛山校区三年级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均可申请修读本微专业。佛山校区学生需自行解决在广州校区上课期间的交通和住宿。
(二)招生人数:在广州校区开设一个班,班级拟招50人(实际招生人数根据修读报名情况适当调整,如低于20人不开班)。
七、本微专业报名条件
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综合素质高,主修专业成绩良好,学有余力者。具体如下:
(一)专业要求: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感兴趣的各个专业的全日制大三学生均可申报。
(二)学业成绩要求:在主修年限内无欠学分情况,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的学生。
八、本微专业教学安排
2025-2026学年周六、周日或节假日开课,课程一般须在2个学期内修读完成。上课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除了理论教学,还会邀请企业专家开办讲座,组织实践调研和讨论交流等,具体时间、地点及方式将另行通知。
九、本微专业收费情况
微专业具体收费按学校学分制收费办法执行,只收取学生修读课程的学分费,不收取专业学费。
十、管理办法与微专业学习证书
按照我校制定的《广东财经大学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详见附件2)和本科教学工作的有关管理规定执行。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修满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及学分,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审核,报教务处备案,由学校颁发微专业学习证书。微专业是非学历教育,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授予学位。
十一、遴选程序和时间安排
请报读的同学填写报名表(见附件3),并于2025年9月4日之前发送至邮箱88599759@qq.com,并请同步加入QQ群:805334723。
学院招生小组对材料进行审核后会在学院官网上公布正式录取名单。
附件2:关于印发《广东财经大学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