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榴园筑梦”宣讲团专访(第一期) ——步履不停,实践求真


校长奖学金提名奖获得者——陈海燕

2021级电子商务2

获奖情况:

1.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数兴非遗实践团”获得2023年广东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省级优秀团队;

2. 连续3年被评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优秀个人称号;

3. 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银奖;

4. 获第十四届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校赛二等奖。


社会实践经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连续3年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大一时,我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观革命烈士故居,深切感受红色革命的磅礴力量。由于当时对竞赛了解不够充足,我没有将社会实践的成果转化为学术成果。大二时,受师兄师姐经验启发,我与同学一起开启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之旅,精心规划,分阶段推进。我们深入乡村,考察特色园区,访谈园区负责人,与当地村民交流,探寻乡村文旅优化路径,线下走访与线上研讨相结合,依托专业技术打造了乡村特色IP,项目成果显著。最终,“数兴非遗实践团”荣获广东省优秀团队称号。

实践为基,创新无界。在投身实践的同时,我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提升综合能力。在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团队转化实践成果,荣获校级银奖,这一奖项不仅肯定了我们的实践成果,更展现了我们的创新精神与协作能力。此外,我们继续深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参与“双百工程”创新创业培育项目,获得学术类、创业类校级立项的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勇于创新、不断成长的精神风貌。


社会实践感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锻炼能力的磨刀石。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学会了探索、创新与成长。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锻炼了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并学会了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在实践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我勇于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我不局限于线上发放问卷收集情况,而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更为深入的方式,关注实际需求,以便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设计出更符合当地特色的方案。社会实践,需要的是立足现实,关注社会热点,结合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敢于创新,勇于尝试,不懈探寻解决问题新方法,强化团队协作,发挥集体智慧,共同为实践项目贡献力量。

(陈海燕参与暑期社会实践)


校长奖学金提名奖获得者——赵柏茜

2022级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类)1

获奖情况:

1. 《关于乡村振兴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的调研﹣﹣以江门市开平市赤坎镇护龙村为例》在广东省2023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优秀调研报告;

2. 社会实践纪实类作品《相约开平碉楼,共探再利用现状》在2023年“立志·修身·博学·报国 ”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中荣获省级一等奖;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碉楼与村落再利用研究--以江门市开平市为例》获“讲村史展村史传村史”2023年多彩乡村系列实践活动优秀作品省级三等奖;

4. 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广东赛区省级选拔赛二等奖。


社会实践经历

学习不止于书本,实践方能出真知。我入学以来有幸参与了社会实践与学术竞赛,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我积极响应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参加研·传古村落实践队,前往开平市赤坎镇江南小学,开展了包括“七彩课堂”暑期支教和本土文化调研的系列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期间,我在当地江南小学担任了民乐二胡教师,通过生动讲解和手把手教学,成功激发了孩子们对二胡的兴趣,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同时,为了深入了解碉楼资源保护现状,探究碉楼在促进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广泛搜集资料、开展问卷调研,还深入碉楼文化保护区,与当地干部、碉楼景区工作人员及游客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交流。并且,我们制作以开平碉楼为主题的侨乡文化宣传片,以实际行动积极探寻融媒体助力侨乡文化宣传推广的经验模式。团队在2023大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国家级项目、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省级项目中成功立项,调研报告荣获2023年“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中荣获省级一等奖、“讲村史展村史传村史”2023年多彩乡村系列实践活动优秀作品省级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在大一期间,我作为队长参与学术竞赛的经历,为我奠定了宝贵的初步经验与基础。大二时,我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再次参与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通过详尽的市场调研和深入访谈,我们发现白领、老年人及外地人在就医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流程繁琐、情感支持缺失等痛点问题。针对这些特定用户难题,我们推出了“健康卫士”这一创新项目。该项目专注于为独居职场人士、白领骨干精英、异地就医患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一站式、尊贵化的陪诊服务,精准解决用户痛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融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最终获得省级二等奖。


社会实践感悟

这些经历让我有机会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指明了后续学习的方向。面对困难,我学会了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保持积极心态寻找解决办法。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明白了只有团队成员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参与社会实践时,可以积极尝试以下几种创新方式:一是将新兴科技如人工智能等融入项目设计,帮助解决社会痛点;二是开展跨学科合作,比如结合艺术设计与社会科学,创新公益项目的传播形式,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三是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痛点。希望我们不仅能在实践中学习运用新知识,更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赵柏茜参与社会实践)


初审:刘寒潋

复审:廖凌杰

终审:邱启彬



 ——引自202512日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