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规划

一、现状分析

1.发展趋势及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7月6日公布调整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学科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业代号为110102),该专业是属于交叉学科,涉及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广东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于1996年筹办并申报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并于次年招生。1999年更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并于2005年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我校该专业设置在信息学院,依托计算机专业的师资和技术,侧重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经济和管理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搞好专业建设,使其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实现国家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才能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才能在实施科教兴国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自身建设与发展做角度来看,只有搞好专业建设,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涉及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是我系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专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确定专业建设在我系工作的中心地位,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中所涉及的问题。

2.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快速增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专业,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该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既懂经济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经济管理中的问题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为增加,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对信息进行快速、可靠的处理。一个国家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水平,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讯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通过30多年的发展,开办有这类专业的院校全国已达200多个,且已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办学方式。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热潮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3.本专业目前的基本情况及其优势与不足

(1) 本专业的基本情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广东商学院较年轻的专业,1997年开始招生,于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专业教师职称与学历结构基本合理。

建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5个,每年可容纳50余人进行毕业实习。

有两门校级精品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4门网络辅助课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组织与检索》、《电子商务》,所有课程都采用CAI课件辅助教学。

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文档,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进度计划表、毕业实习计划、毕业论文答辩规程等。在每学期,对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重要阶段的工作进行严格、规范地管理。通过科学、规范的制度和严格地执行,教学运转有序、高效。

近五年在权威刊物《计算机学报》以及IEEE、ACM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EI检索4篇、ISTP检索1篇、INSPEC检索2篇。获广东商学院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三项,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的项目5项。

(2)本专业的优势

经过长期的改革与实践,本专业形成了以下特色与优势:

1)立足计算机技术,依托广商经济管理学科优势

广东商学院是以经、管、法为主干的本科院校,企业管理、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省重点学科,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为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信息学院建立了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平台的师资结构,设有“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在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上实行统一平台教学管理模式。

2)依托信息学院和学校的实践基地优势

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有省重点实验室——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实验室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实验实习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在这些实验实践基地进行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3)人才定位优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以技术立足、以管理占优、以综合素质求发展。

(3)本专业的不足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差距,这主要有:

1)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师队伍中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缺乏,不适应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

2)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和课程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3) 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少。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1 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以计算机学科与技术、经济学主干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新途径。

2 建设目标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办学思想,通过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省级名牌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在计算机应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交叉上形成更明显的专业特色。到2015年学生规模达到500人,使本专业的综合实力、办学特色、办学层次有新的突破。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应用技术,具备较全面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在各行业从事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建设任务

1.师资队伍

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学校院系之间的联合,形成一支数量足、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引进1名学科带头人,教师总数达到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聘请校外专家“兼职教师”,采用短期授课和讲座的方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师资队伍学历水平,通过引进和培养,保证8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水平,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30%以上,特别加强引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学历教师。通过送教师进修,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鼓励年轻教师到国内或国外名牌高校进修。优化年龄结构。逐步有计划引进35岁以下的青年优秀教师,形成年龄梯队。

2.教学条件

跟踪学科进展,着力培养国际型人才。专业知识体系涵盖国际权威机构ACM、AITP、AIS等专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IS’2010教程中核心课程的知识点。拓宽专业口径,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依据学生在文理基础上的差异,设立多个发展方向,实施计算机、英语、数学分层、分类教学等。注重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融合,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开设技术与管理结合的课程等。

为了培养学生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平台是关键突破口。加强基础课程实验室软件建设,规划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综合应用实验室”,在硬件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强软件平台建设。将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习、综合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规范整合,充分利用该实验室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合水平。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8个签约实习基地,能容纳60个学生的毕业实习。充分利用ERP实验室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将ERP校内实习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实习保留环节。加强网络辅助课程建设,结合学校教学信息化工程,争取到2015年,该专业所有专业必修课建成网络辅助课程。所有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到2015年所有课程建成网络辅助课程。

3.教学管理与改革(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等)

(1)课程建设

本着“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前瞻性”的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狠抓课程建设。到2015年,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三门校级精品课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3门课程建成双语课程;所有课程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积极开展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到2015年,专业课课程全部建设好多媒体资源库。

(2)教材建设

正式出版3本自编教材。坚持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专业必修课选用国优、省优、部优、面向21世纪教材或近3年出版的教材,教材优选率达到70%。加强音像教材建设和网络教材、CAI教材的建设。

(3)实验实践

重视实验与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创新人才。设有两个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验:验证实验à分析实验à综合实验à研究创新实验。课外实践:社会实践à学年实习à专业实习。

修订实验教学大纲,规范、加强实验教学内容的建设,实验课必须有合格的《实验指导书》;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课程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建设和改革,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满足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的要求。

(4)教学改革

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学研究与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基础课突出数学、计算机及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专业课突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践,专业选修课突出最新的信息技术与管理理论。加强制度建设和教学文件的管理。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制定实验教学指导规范。

加强研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完善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方式及教学手段,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自觉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该专业的学科交叉特点,将计算机技术和经济管理学科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课程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建设和改革,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加强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设立多个专业方向课程群,拓宽专业口径,因才施教,个性发展;加强素质教育,规定人文课程的学分,开展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建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效益与特色

(1)专业建设的效益

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保持省级名牌专业地位,扩大知名度,优化生源。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优秀的毕业生在社会各部门可增加企业效益,为国家创造财富,并增加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2)专业特色

本专业具有独特的人才特征是:“以IT技术立足,以管理取胜,以综合素质求发展”。培养具有计算机技术与管理基础知识、深厚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综合素质高、适应面宽的复合性人才。

课程体系独具优势。突出信息学院的信息技术优势和广东商学院的经济管理学科优势。

实验教学体系完备。课程基础实验室+综合应用实验室+研究创新型实验室。

四、保障措施

1.以科研促教学、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加大对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的奖励机制,设立院系科研、教研立项,促进学科建设。

2.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尤其是加大高资历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的培养与引进力度,争取学校对本专业人才引进的特殊政策。

3.加大人财物投入,改善教学条件;用每年递增的专业建设专项建设资金投入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好名牌专业经费。

4.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学校有关教学管理的文件规定,建立以制度控制、目标责任控制等为内容的教学监督体系,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5.重视教研教改,深化教学改革;以教研室为依托,认真开展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开展如集体备课、公开课、学术讨论等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6.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依托名牌专业综合应用实验室改革实验教学,增加实验课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在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与更多行业内企业合作增加新的实习基地。